1. 学院概况
景德镇陶瓷大学文化传播学院的前身为1999年创立的外国语系,后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先后更名为人文社科学院和外国语学院。2025年,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部署,根据“建设有重要国际影响的高水平陶瓷大学”的办学目标,学校在原有外国语学院基础上,整合文化研究、新闻传播、中文教育等方面的师资力量和软硬条件,成立文化传播学院,下设公共外语教学部、中文教学部、外文系、区域国别陶瓷研究所以及国际传播中心,包含英语(江西省品牌专业、江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日语和汉语国际教育3个本科专业、中国陶瓷文化国际传播微专业以及国内唯一以陶瓷文化国际传播为特色的翻译专业硕士点(与香港城市大学翻译及语言学系签订“1+1+1”联合人才培养协议),担纲我校科学技术史博士点中外技术文化交流方向学科建设,负责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以及中国外文局翻译院分别与我校共建的“中国陶瓷术语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基地”、“翻译研究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工作,并承担全校本科生和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公共外语教学。
2.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点简介及培养特色
2.1招生专业
055101英语笔译(全日制)
招生对象一般为学士学位获得者,同等学力考生复试时需加试;鼓励具有不同学科和专业背景的生源报考。
2.2 师资力量
本学位点现有专任教师13名,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6 名,博士2名,博导2名,并聘请了英国东方陶瓷学会理事甘淑美博士(Teresa Canepa)、英国斯泰福厦大学尼尔·布朗斯沃德教授(Neil Brownsword)、英国陶瓷文化学者尼尔·埃文斯博士(Neil Ewins)、中国翻译协会黄玉龙副会长、香港城市大学语言学与翻译系揭春雨教授等9位专家为客座教授、行业导师或研究顾问。
2.3 科研成果
近5年,专任教师围绕翻译学科建设,紧密结合陶瓷特色,发表相关学术论文31篇,出版专著、译著19部,出版陶瓷外语系列教材4部,立项或完成省部级以上项目21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1项,教育部产学研项目2项,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项目1项,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线示范课程1门,获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
2.4 培养特色
本专业学位点为全国首批与中国外文局翻译院共建的“翻译研究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之一,建有先进的同声传译实训室、笔译实训室和国际会议同声传译系统,建有中国外文局非洲与西欧传播中心(今日中国杂志社)、景德镇申遗办、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译国译民翻译有限公司等10余家校内外实习实践基地,负责建设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和景德镇陶瓷大学共建的“中国陶瓷术语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基地”,与香港城市大学语言学与翻译系签订“1+1+1”联合培养项目,学生有机会赴香港城市大学交流学习,并获得双硕士学位。
本专业学位立足服务中国文化走出去国家战略和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及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依托学校陶瓷优势学科和景德镇作为世界瓷都丰富的国际交流活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系统掌握翻译基础理论和翻译基本技能,掌握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和工具的使用,了解一般领域的翻译规范,尤其熟悉陶瓷文化、艺术、科技等领域基本知识,具有良好的翻译职业素养和翻译实践能力,服务于我国区域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和陶瓷行业发展及中外陶瓷文化交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笔译人才。
学院同声传译实训室
专任教师公开出版的专著
专任教师出版的译著
专任教师主编的陶瓷外语系列教材
2.5 培养成效
本学位点强调对学生翻译职业能力的养成,强化项目式教学,培养学生扎实的口笔译实践能力,学生在翻译专业资格考试(CATTI)及各类国际交流语言服务中表现优异。本学位点2023年以接近全票(28/29)的成绩通过了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的专项核验。

学生参加翻译专业资格考试(CATTI)成绩斐然
朱婷婷等为2025年阿布扎比国际书展提供语言服务
周琳和张雨婷参与2024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发展论坛同传工作
为2023年国际陶瓷艺术双年展现场评审提供陪同口译服务
承担2021国际陶艺学会第49届年会口译任务
国际陶艺学会2021年会主办方致函感谢我院师生同传团队的优异表现
3. 联系方式
联系人:邓老师,电话:15079808728 邮箱:253715011@qq.com
景德镇陶瓷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s://zs.jcu.edu.cn/info/1007/2203.htm
学院官网:https://sicc.jcu.edu.cn/index.htm